一次性防护口罩和医用口罩在材质、防护等级、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次性防护口罩通常采用无纺布材料,主要功能是阻挡飞沫、灰尘等大颗粒物质,适合日常防尘、防花粉等场景,防护效果相对较低。医用口罩则分为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两种,医用外科口罩采用三层结构,能够有效阻隔飞沫、血液和体液,适合医疗环境中的普通防护;医用防护口罩如N95、KN95过滤效率更高,能够阻挡95%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适用于高风险环境,如传染病隔离病房或手术室。一次性防护口罩的透气性较好,佩戴舒适,但密封性较差;医用口罩密封性更强,防护效果更佳,但长时间佩戴可能会感到闷热。从使用时长来看,一次性防护口罩和医用口罩均为一次性使用,建议每4小时更换一次,污染或潮湿时需立即更换。在日常使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普通人群在非高风险环境下可选择一次性防护口罩,而医护人员或接触高风险环境的人群应优先选择医用口罩。
纱布口罩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肺炎基本无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需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主要防护机制包括过滤效率、密合性、防水性能等。
1、过滤效率低:
纱布口罩孔隙直径约100微米,而新型冠状病毒颗粒仅0.1微米左右。实验数据显示,16层纱布口罩对0.3微米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足30%,远低于医用外科口罩≥95%的标准。
2、密合性不足:
纱布材质无法形成有效面部密封,呼吸时大量未经过滤的空气会从边缘缝隙进入。病毒可能通过这些泄漏通道直接侵入呼吸道,显著降低实际防护效果。
3、无防水层: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医用口罩中间层的熔喷布具有静电吸附作用。纱布遇水后纤维间隙扩大,不仅丧失过滤功能,反而可能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
4、重复使用风险:
纱布口罩清洗后纤维结构变形,防护性能进一步下降。而医用防护口罩有明确的使用时长限制,通常建议连续佩戴不超过4小时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5、标准认证缺失:
我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明确将纱布口罩排除在医用防护用品外。正规医用口罩需通过YY0469外科口罩或GB19083防护口罩标准认证,包装应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
建议优先选用医用外科口罩进行日常防护,在高风险环境使用N95级别口罩。正确佩戴口罩需确保金属条压紧鼻梁、拉开褶皱完全包裹口鼻,佩戴期间避免触摸外层。同时需配合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综合措施,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进行手部消毒。注意观察口罩有效期,包装破损或过期的防护用品需丢弃处理。出现气闷、头晕等不适时可到通风无人处短暂摘除,但不可将口罩拉至下巴或挂在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