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板凹处疼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扁平足、神经压迫或外伤等原因引起。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与脚趾的纤维组织,过度使用或长期站立可能导致筋膜发炎。典型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活动后减轻。可通过足部拉伸、穿戴支撑鞋垫缓解症状。
2、跟骨骨刺:
跟骨底部异常骨质增生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X光检查可确诊。疼痛呈针刺感,行走时加重。物理治疗配合局部封闭注射可改善症状。
3、扁平足:
足弓塌陷使足底受力分布异常,长期可能引发足底筋膜过度牵拉。特征为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加剧,足印检查可见足弓消失。定制矫形鞋垫能有效分散压力。
4、神经压迫:
跖间神经瘤或腰椎问题导致的神经放射痛可能表现为足底刺痛。症状包括灼热感、麻木,夜间可能加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严重者需手术松解。
5、外伤因素:
足底软组织挫伤或微小骨折可能被忽视。常见于运动后或意外撞击,表现为局部压痛伴淤青。急性期需冰敷制动,慢性期可进行超声波治疗促进恢复。
建议选择软底缓冲鞋减少足部冲击,每日用网球滚动按摩足底5分钟,避免赤脚行走。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有助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环。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肿胀发热,需及时进行磁共振检查排除跟骨脂肪垫炎等特殊病变。体重超标者应控制饮食减轻足部负荷,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增强骨骼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