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抑郁症可通过心理疏导、家庭支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症状通常由激素波动、心理适应障碍、家族遗传史、社会压力等因素引起。
1、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产妇调整负面思维模式,建议每周进行专业心理咨询,家属需配合避免指责性语言。
2、家庭支持:配偶参与育儿及家务分担能有效缓解压力,家长需主动观察产妇情绪变化,建立规律作息协助母婴适应。
3、药物治疗:重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等抗抑郁药,需监测母乳喂养安全性,症状可能与5-羟色胺系统异常有关。
4、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适用于药物不耐受者,需在专业机构完成疗程,治疗期间建议同步进行产后康复训练。
每日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产后瑜伽,出现自伤倾向或持续情绪低落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