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可能由性接触传播、公共卫生用品污染、免疫力下降、阴道微生态失衡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伴侣同治、卫生管理、增强免疫等方式干预。
1、性接触传播阴道毛滴虫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无保护性接触感染概率较高。伴侣需同步接受甲硝唑、替硝唑或奥硝唑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2、公共卫生污染接触被污染的浴巾、泳池或坐便器等可能间接感染。日常应避免使用公共卫浴物品,感染者需单独消毒内衣裤,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
3、免疫力下降妊娠、糖尿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阴道防御功能减弱。建议控制基础疾病,补充乳杆菌制剂调节菌群,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增强体质。
4、微生态失衡阴道pH值升高或菌群失调利于滴虫繁殖,常伴随黄色泡沫状分泌物及外阴瘙痒。除口服硝基咪唑类药物外,可配合酸性洗剂恢复阴道正常酸碱度。
治疗期间建议穿着棉质透气内裤,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定期复查确保病原体清除。性伴侣无论是否出现症状均需接受同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