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孩子得了焦虑症可能与遗传、环境压力、生理变化等因素有关,需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家庭支持等方式综合干预。
1、遗传因素
焦虑症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果父母或近亲有焦虑症病史,孩子患病的风险会增加。遗传因素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异常。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
2、环境压力
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社交问题等外部环境因素是孩子焦虑的常见诱因。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孩子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家长应帮助孩子减轻压力,例如调整学习计划、创造轻松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等。同时,学校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
3、生理变化
青春期激素水平波动、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生理因素也可能引发焦虑。孩子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生理变化的影响。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适量运动(如跑步、瑜伽)等。
4、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缓解焦虑的重要手段。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孩子识别并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暴露疗法则通过逐步接触焦虑源,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家庭治疗则通过改善家庭关系,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家长应积极配合治疗,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5、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舍曲林、氟西汀,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以及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6、家庭支持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避免过度批评或施压。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如一起做饭、散步)增进感情,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同时,家长自身也应学习情绪管理技巧,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得了焦虑症需要家长、学校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家庭支持,孩子的焦虑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家长应保持耐心,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