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属于常见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等症状。
1、病因机制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白色假丝酵母菌过度繁殖导致,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常寄生于阴道黏膜。当机体免疫力下降、阴道菌群失调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时,假丝酵母菌大量增殖引发炎症。糖尿病未控制、妊娠期激素变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可增加发病概率。
2、典型症状患者会出现外阴剧烈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呈白色凝乳状或豆渣样,部分伴有排尿痛或性交痛。外阴黏膜可见充血水肿,严重者出现皲裂或浅表溃疡。症状常在月经前加重,具有反复发作特点。
3、诊断方法通过妇科检查观察阴道分泌物特征,结合10%氢氧化钾溶液湿片镜检发现假菌丝即可确诊。必要时可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或PCR检测明确菌种。需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等局部抗真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氟康唑胶囊。反复发作患者需延长治疗周期,必要时联合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调节菌群。禁止自行冲洗阴道或滥用抗生素。
5、预防措施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血糖稳定。发作期间禁止性生活,性伴侣无症状不需常规治疗。日常可适量摄入含益生菌的酸奶,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每日更换并用开水烫洗。避免使用香皂或洗液过度清洁外阴,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治疗期间按疗程规范用药,即使症状消失也需完成全部疗程。若一年内发作超过4次,需就医排查诱发因素并制定长期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