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伤口痛可通过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使用镇痛药物、物理疗法、调整体位、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剖腹产伤口疼痛通常由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神经敏感、活动牵拉、个体差异等因素引起。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需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伤口,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穿戴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防止汗液浸润敷料。如发现敷料渗血渗液或伤口红肿热痛,应及时就医处理。哺乳时可用哺乳枕减轻腹部压力。
2、使用镇痛药物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曲马多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痛感。严禁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
3、物理疗法术后48小时后可尝试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阻断痛觉传导。伤口愈合后采用红外线照射促进血液循环,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冷敷适用于术后24小时内,热敷建议在72小时后进行。
4、调整体位侧卧时在腰背部垫支撑枕,保持脊柱自然曲度。起身时遵循"翻身-撑手-缓慢坐起"三步法,避免直接仰卧起坐。咳嗽或打喷嚏前用手按压伤口部位,减轻腹压变化带来的牵拉痛。
5、心理疏导疼痛敏感者可尝试正念呼吸训练,通过腹式呼吸放松肌肉紧张。家属应协助记录疼痛发作时间和强度,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依据。参加产妇互助小组有助于缓解术后焦虑情绪。
剖腹产术后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蒸蛋、嫩豆腐等,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术后2周内以床上踝泵运动为主,逐步过渡到床边站立和短距离行走。注意观察恶露量和性状,如出现发热、伤口剧烈疼痛或异常分泌物需立即就医。保持乐观心态,伤口疼痛通常2-3周后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