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皮肤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少数情况下也可能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治疗皮肤结核病需结合抗结核药物和局部护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关键。
1、病原微生物的来源与传播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细菌会通过飞沫进入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可能引发感染。皮肤结核病通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直接侵入,或通过血液、淋巴系统从其他感染部位扩散至皮肤。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食用未经充分消毒的乳制品传播。
2、皮肤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皮肤结核病的症状因类型不同而异,常见类型包括寻常狼疮、疣状皮肤结核和瘰疬性皮肤结核。寻常狼疮表现为红色或棕色的结节,逐渐融合成斑块;疣状皮肤结核则表现为疣状增生的皮损;瘰疬性皮肤结核多伴有淋巴结肿大。这些症状可能伴随轻微疼痛或瘙痒,但通常不会引起剧烈不适。
3、诊断与治疗方法
诊断皮肤结核病需结合临床表现、皮肤活检和实验室检查。皮肤活检可发现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实验室检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PCR检测和细菌培养。治疗方法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通常需要联合用药6个月以上。局部治疗可使用抗生素软膏或光疗辅助。
4、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皮肤结核病的关键是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尤其是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减少感染风险。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药物耐药性产生。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
皮肤结核病虽然罕见,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其病原微生物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