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炎可能由鼻泪管阻塞、眼部感染、鼻腔疾病、外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泪囊炎主要表现为内眼角红肿、疼痛、流泪、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泪道冲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鼻泪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是泪囊炎最常见的原因,可能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有关。鼻泪管阻塞会导致泪液无法正常排出,泪液在泪囊内积聚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引发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内眼角红肿、按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药物,严重者需进行泪道探通术。
2、眼部感染眼部感染可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引起,这些细菌可通过结膜囊逆行感染泪囊。患者常伴有结膜充血、眼睑肿胀等症状。治疗时需遵医嘱使用加替沙星眼用凝胶、红霉素眼膏等抗菌药物,同时保持眼部清洁。
3、鼻腔疾病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可能导致鼻泪管开口处黏膜肿胀,影响泪液引流。这类患者通常伴有鼻塞、流脓涕等鼻部症状。治疗需同时控制鼻腔炎症,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等药物。
4、外伤眼部或鼻部外伤可能导致泪道系统损伤,如泪小管断裂、鼻骨骨折等。外伤后局部瘢痕形成可能造成泪道狭窄或阻塞。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泪道吻合术、泪道置管术等手术方式。
5、先天性发育异常新生儿泪囊炎多因鼻泪管下端先天性膜性闭锁导致,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出现单侧或双侧眼部分泌物增多。多数患儿通过泪囊区按摩可缓解,若6个月后未愈可考虑泪道探通术。治疗时可短期使用托百士滴眼液控制感染。
预防泪囊炎需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出现眼部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眼药水。慢性泪囊炎患者应定期复查,防止炎症反复发作。日常生活中可适当热敷眼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