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手术后眼压可能再次升高,但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维持稳定眼压。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可能与术后炎症反应、滤过泡瘢痕化、残余小梁网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青光眼手术后早期眼压升高较常见,主要与手术创伤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术后前房可能出现的纤维蛋白渗出、虹膜粘连等情况会阻碍房水循环。此时需密切监测眼压变化,医生可能开具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非甾体抗炎药如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炎症,必要时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术后1-3个月内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眼压升高的另一常见原因,表现为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使房水引流受阻。这种情况可通过按摩滤过泡、使用抗代谢药物如丝裂霉素C辅助处理,严重时需行滤过泡修复术。
少数患者术后长期仍可能出现眼压波动,多见于晚期青光眼患者或特殊类型青光眼。这类患者可能存在残余小梁网功能障碍、房角进行性关闭或脉络膜脱离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调整治疗方案,可能增加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或考虑睫状体光凝术等二次手术干预。极少数恶性青光眼患者术后可能出现顽固性高眼压,需通过玻璃体穿刺抽液或晶状体摘除等处理。
青光眼术后应严格遵医嘱使用眼药水,避免揉眼、剧烈运动等可能影响滤过泡的行为。定期复查眼压、视神经及视野检查至关重要,建议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各复查一次,之后每半年随访。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情绪稳定,控制血压血糖,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夜间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若出现眼红眼痛、视力骤降等异常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