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惊风抽搐、风湿痹痛、疮疡肿毒等病症。蜈蚣的药用部位为干燥全体,需经炮制后入药,常见剂型包括蜈蚣粉、蜈蚣酒及复方制剂。
1、息风镇痉蜈蚣含有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适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癫痫发作等急症,常与全蝎、僵蚕配伍使用。代表方剂如止痉散,含蜈蚣、全蝎等成分,可缓解肌肉强直性痉挛。使用需注意过敏体质者慎用,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2、通络止痛蜈蚣的毒性成分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顽固性疼痛有效。临床常与川乌、草乌同用增强疗效,如蜈蚣乌头汤。现代研究显示其镇痛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孕妇及阴虚火旺者禁用。
3、攻毒散结蜈蚣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用于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等结块性疾病。外敷可配伍雄黄、冰片制成膏药,内服多与夏枯草、贝母同用。实验证实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疮疡溃烂者需配合清热解毒药使用,避免单独长期应用。
4、抗肿瘤辅助蜈蚣毒素中的多肽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常用于肝癌、胃癌的辅助治疗。常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组成复方,如蜈蚣抗肿瘤胶囊。该作用尚处于研究阶段,须在肿瘤科医生指导下配合放化疗使用,不可替代主流治疗方案。
5、改善微循环蜈蚣水提物能扩张毛细血管,对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有益。常与丹参、红花配伍制成蜈蚣通脉颗粒。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与抗凝药物联用时应调整剂量,避免出血风险。
使用蜈蚣制剂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等中毒反应,过量可能引起溶血现象。日常储存需置于阴凉干燥处,儿童不可接触。治疗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风湿病患者可配合艾灸、热敷等物理疗法增强疗效。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时需立即停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