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妊娠晚期白蛋白偏低多由生理性血液稀释、营养摄入不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肾脏异常蛋白流失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稀释: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40%-50%,血浆蛋白被稀释导致浓度下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孕32周后稀释效应最显著,白蛋白水平可降至30-35g/L,无需特殊治疗,产后逐渐恢复。
2、营养缺乏:
胎儿快速生长阶段对蛋白质需求增加,若孕妇膳食中优质蛋白摄入不足,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建议每日补充鸡蛋2个、瘦肉200克、牛奶500毫升等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食物。
3、妊娠高血压:
子痫前期患者血管通透性增加,白蛋白从血管内渗漏至组织间隙。该病常伴血压≥140/90mmHg和蛋白尿,需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必要时使用拉贝洛尔等降压药物控制病情。
4、肝功能异常: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或病毒性肝炎会损害肝细胞合成功能,导致白蛋白生成减少。这类患者多出现皮肤黄染、转氨酶升高,需检测凝血功能和血氨水平,严重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5、肾脏病变:
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使白蛋白经尿液大量流失,24小时尿蛋白超过3.5克即符合诊断标准。需鉴别妊娠期特发性肾病与慢性肾炎,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孕晚期应保证每日90克以上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等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补充铁元素,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长时间站立减轻下肢水肿,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流。每周监测体重增长不超过500克,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尿常规,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