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原因引起,需注意监测尿蛋白水平、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肾功能。
1、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或发热可能导致暂时性蛋白尿,无须特殊治疗,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并充分休息后复查尿常规。
2、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与细菌感染、尿路结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液浑浊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等药物控制感染。
3、肾小球疾病可能与免疫异常、高血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水肿、泡沫尿等症状。需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缬沙坦、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等药物保护肾功能。
4、糖尿病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阿卡波糖、达格列净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
日常建议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每3-6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