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通过控制心率、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通常由持续性心动过速、心脏结构异常、遗传因素、电解质紊乱及感染等因素引起。
1、控制心率:
持续性心动过速是导致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需通过药物或电复律尽快恢复正常心率。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或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常用于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荷。急性发作时需在医生监护下进行干预。
2、药物治疗:
除抗心律失常药物外,需配合改善心肌代谢的辅酶Q10或左卡尼汀等营养制剂。严重心功能不全时需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延缓心室重构。药物选择需根据患儿体重精确计算。
3、射频消融术:
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可根治异常传导通路。手术需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引导下进行,成功率达90%以上。术前需评估患儿心脏结构是否适合介入操作。
4、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每日保证10小时睡眠。采用低盐高钾饮食,适量补充镁元素预防心律失常。建议选择游泳、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心率不超过年龄预测值的70%。
5、定期随访:
每3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监测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疫苗接种需避开疾病急性期,流感季节加强防护。学校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教师应接受儿童心肺复苏培训。
患儿日常需维持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2-2.5克,多吃深海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以减少心脏负担。建议家长记录每日心率、尿量及活动量,发现呼吸急促或下肢水肿立即就医。康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如吹气球练习每日3组每组10次。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儿焦虑情绪,可通过绘画、音乐治疗等非药物方式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