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干预、药物治疗、原发病管理等方式改善。低血压通常由体位改变、脱水、心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避免突然起身,起床时先坐起30秒再站立。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散步、游泳,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泡热水澡。
2、饮食干预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适量增加食盐摄入至5-6克。可少量多餐避免餐后低血压,适当食用含咖啡因饮品。
3、药物治疗严重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氟氢可的松、屈昔多巴等升压药物。药物需严格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卧位高血压。
4、原发病管理继发性低血压需治疗基础疾病,如心力衰竭患者需优化利尿方案,糖尿病患者需调整胰岛素用量,肾上腺功能减退者需激素替代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变化,站立时出现头晕应立即蹲下。可穿着弹力袜改善下肢血液回流,避免空腹状态下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