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式选择需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及健康状况综合评估,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手术治疗更适合移位明显或不稳定骨折。
1、稳定性骨折:
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股骨头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通过牵引固定配合卧床休息,通常需要6-8周制动期。此类骨折愈合率可达70%以上,但需定期影像学复查防止继发移位。
2、移位性骨折:
骨折端分离超过2毫米或伴有髋关节脱位时需手术干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恢复关节面平整度,降低创伤性关节炎风险。术后需配合持续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3、老年患者:
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显著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具优势。该方案能早期负重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肺炎、血栓等并发症。术后3天即可在助行器辅助下站立。
4、年轻患者:
50岁以下患者优先考虑保髋手术。空心螺钉固定术可最大限度保留自身骨结构,术后需严格避免负重3个月。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股骨头血供状态。
5、并发症风险:
保守治疗可能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约15-30%。手术治疗存在感染、内固定失效等风险。需根据患者心肺功能、基础疾病等情况个性化选择方案。
治疗期间应保证每日1000毫克钙质和800单位维生素D摄入,卧床期每2小时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康复期采用水中步行训练减轻关节负荷,逐步恢复髋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6个月需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出现髋部疼痛加剧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