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能检查腰部疼痛。核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腰部疼痛的重要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评估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肿瘤等结构性病变。
1、椎间盘问题:
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或退变情况。椎间盘病变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对于疑似椎间盘源性腰痛,核磁共振检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脊髓压迫:
核磁共振可准确识别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等病理改变。这些病变可能引起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通过多平面成像,能全面评估脊髓和神经根的受压程度。
3、肿瘤性病变:
核磁共振对脊柱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具有高敏感性。它能显示肿瘤范围、侵犯程度及周围组织关系。早期发现肿瘤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4、感染性病变:
核磁共振可检测脊柱结核、椎间盘炎等感染性疾病。这些病变常伴随骨质破坏、脓肿形成。核磁共振的软组织对比度能清晰显示炎症范围。
5、术后评估:
对于腰椎术后持续疼痛的患者,核磁共振能评估手术效果、发现并发症。它能区分瘢痕组织与复发突出,为二次手术提供依据。
腰部疼痛患者除影像学检查外,需注意日常姿势管理。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10分钟。睡眠选择中等硬度床垫,侧卧时双膝间垫枕。急性期可尝试热敷缓解肌肉痉挛,慢性疼痛建议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复诊,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