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对骨关节炎、偏头痛、面神经麻痹、慢性胃炎等疾病效果较好。针灸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症状,主要适用于疼痛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部分消化系统疾病。
1. 骨关节炎针灸可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常用穴位包括犊鼻穴、阳陵泉等。配合电针或温针疗法效果更显著,治疗期间需避免关节受凉负重。
2. 偏头痛针灸对发作期疼痛和预防复发均有作用,常取太阳穴、风池穴等。可能与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清5-羟色胺水平有关,建议每周治疗2-3次。
3. 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可促进面神经水肿消退,恢复期改善肌肉功能。地仓穴、颊车穴为主穴,配合闪罐疗法效果更好,发病两周内开始治疗恢复更快。
4. 慢性胃炎针灸中脘穴、足三里等可调节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对腹胀、嗳气等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期间需配合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孕妇、出血体质及皮肤感染者慎用。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配合医嘱完成疗程以获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