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补充铁剂和改善生活习惯。
1、症状表现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和黏膜苍白,尤其是眼睑和指甲床;孩子可能表现出乏力、易疲倦、活动量减少;食欲下降、体重增长缓慢也是常见表现;部分孩子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或发育迟缓。如果症状严重,如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需及时就医。
2、原因分析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
- 饮食因素:婴幼儿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尤其是母乳喂养后期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
- 生理因素: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但体内储存铁不足。
- 病理因素:慢性腹泻、肠道吸收不良等疾病可能影响铁的吸收。
- 遗传因素:部分孩子可能存在铁代谢相关基因异常,导致铁吸收或利用障碍。
3、治疗方法
-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蛋黄、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番茄)以促进铁吸收。
- 铁剂补充: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注意避免与牛奶、茶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 生活习惯改善: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铁的吸收利用。
4、预防措施
-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保证自身铁摄入充足。
- 适时添加含铁辅食,如强化铁米粉、肉类泥等。
-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贫血问题。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需早期发现并干预,通过饮食调整、铁剂补充和改善生活习惯,大多数孩子可以恢复正常。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影响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