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肺炎又感冒可能由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环境因素、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对症处理、增强免疫、环境调整、原发病控制等方式改善。
1、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较低,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建议保证母乳喂养至6月龄以上,适时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2、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常见病原体可同时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炎症。患儿可能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加剧等症状。临床常用干扰素雾化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3、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可能继发感染,表现为咳黄痰、呼吸急促等。医生可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需完成全程治疗。
4、环境因素:
被动吸烟、空气污染、室内通风不良等环境刺激会加重呼吸道症状。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可减少气道刺激。
5、基础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患儿更易合并感染。这类患儿需要定期随访专科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进行呼吸道管理。
患儿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蔬菜泥等,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适当饮用温开水保持呼吸道湿润,1岁以上儿童可少量饮用蜂蜜水缓解夜间咳嗽。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活动促进痰液排出。密切观察体温、呼吸频率和精神状态,若出现拒食、嗜睡或呼吸费力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居室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照顾者需规范洗手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