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胆漏、胆管损伤、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
胆漏是胆囊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因胆囊管残端闭合不严或胆管损伤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轻度胆漏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保守治疗缓解,严重者需手术修补。胆管损伤多因术中操作不当或解剖变异导致,表现为黄疸、腹痛、发热等,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内镜治疗或手术修复。
术后出血多因胆囊床渗血或血管结扎不牢导致,表现为引流管出血、血红蛋白下降等。少量出血可保守治疗,大量出血需手术止血。腹腔感染多因术中污染或胆汁渗漏导致,表现为发热、腹痛、白细胞升高等,需加强抗感染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因胆汁直接进入肠道引起,表现为上腹灼痛、恶心呕吐等,可通过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缓解。
胆囊切除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术后早期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通常2-3周内逐渐缓解。如出现持续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肝功能变化,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