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等,及时就医进行肠镜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
1、排便习惯改变是结肠癌早期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大便形状变细等。这些变化可能与肿瘤堵塞肠道或影响肠道蠕动有关。建议出现此类症状超过两周时,及时就医进行肠镜检查,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2、便血是另一个重要警示信号。血液可能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与大便混合或附着于表面。部分患者可能误认为是痔疮出血而延误就诊。便血可能源于肿瘤表面血管破裂或溃疡形成。除了肠镜检查,医生可能建议进行粪便隐血试验、CT结肠成像等辅助检查。
3、腹痛或腹部不适感也需引起重视。疼痛可能表现为持续性隐痛、阵发性绞痛或腹胀感,部位多位于下腹部。这种症状可能与肿瘤引起肠梗阻、局部浸润或炎症反应有关。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腹部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病情。
4、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体重下降、乏力、食欲减退等也可能提示结肠癌。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消耗、慢性失血或代谢改变有关。建议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超过5%或持续乏力时,及时进行全面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5、贫血是结肠癌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尤其是右侧结肠癌。慢性失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血液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减小等异常。治疗贫血的同时,需积极寻找并处理出血原因。
早期发现结肠癌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应提前筛查。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排便习惯、大便性状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结肠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