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皮肤发痒可能由排病反应、过敏反应、操作不当、皮肤敏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艾灸时间、冷敷止痒、外用药物等方式缓解。
1、排病反应:艾灸促进体内湿气排出时可能引起暂时性瘙痒,属于正常反应,通常持续数小时会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
2、过敏反应:对艾绒或烟雾过敏可能导致皮肤红肿瘙痒,需立即停止艾灸,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炉甘石洗剂、地塞米松软膏缓解症状。
3、操作不当:艾条距离皮肤过近或单部位灸治时间过长可能造成局部灼热性瘙痒,建议保持3-5厘米安全距离,每个穴位艾灸不超过15分钟。
4、皮肤敏感:角质层薄弱者易受艾灸热刺激产生瘙痒,可提前涂抹凡士林保护皮肤,选择温和的隔姜灸方式。
艾灸后出现持续瘙痒伴皮疹时应暂停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症状加重需及时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