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可能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以及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红斑,伴有剧烈瘙痒,严重时可出现血管性水肿。
1、食物过敏部分人群食用海鲜、鸡蛋、牛奶等食物后可能诱发荨麻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作为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患者应记录饮食日记,避免再次接触过敏食物,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
2、药物反应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出现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3、感染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免疫机制诱发荨麻疹。链球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都可能与荨麻疹发病相关。控制感染源后荨麻疹症状通常会逐渐缓解,必要时可进行抗感染治疗。
4、物理刺激冷热刺激、日光照射、机械摩擦等物理因素可直接导致荨麻疹发作。这类荨麻疹被称为物理性荨麻疹,避免相关刺激是预防的关键。症状轻微时可局部冷敷缓解瘙痒,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5、自身免疫异常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自身肥大细胞导致组胺释放。这类患者病程往往较长,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不佳,需进行免疫相关检查,必要时采用免疫调节治疗。
荨麻疹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急性发作时可冷敷缓解瘙痒,慢性患者需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