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通常不会主动伤害他人,但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自伤或间接影响他人的行为。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其攻击性行为多指向自身而非外界。
多数抑郁症患者表现为自我否定、社交退缩或情感疏离,极少对他人产生直接威胁。部分患者因情绪调节能力受损,可能在极度痛苦时出现言语冲突或家庭关系紧张,但这属于疾病引发的被动反应而非主动攻击。青少年患者可能因情绪爆发出现摔打物品等行为,但仍以发泄自身情绪为目的。
少数伴随严重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如出现被害妄想或命令性幻听,可能在症状支配下产生防卫性行为。产后抑郁患者偶发伤害婴儿的案例多与病理性认知扭曲有关。这些特殊情况需通过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及时干预。
建议家属避免与患者争论负面想法,及时清理家中危险物品。若发现患者出现攻击倾向或自伤行为,应立即陪同至精神科就诊。规律服用帕罗西汀片、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病情恶化具有重要作用,亲友应保持适度关注但不过度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