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肠型感冒可能出现发热症状。胃肠型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表现有发热、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下降等。发热程度多为低至中度,体温通常在38摄氏度左右,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高热。
胃肠型感冒引起的发热通常与病毒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有关。病毒侵入消化道黏膜后,身体会释放炎症因子对抗感染,这些物质可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发热持续时间多为1至3天,若伴随频繁呕吐或腹泻需警惕脱水风险。家长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但避免使用酒精擦拭。
部分患儿发热可能持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这种情况需考虑合并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胃肠炎可能出现反复高热,严重时可能引发热性惊厥。若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持续腹痛或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测等检查。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和脱水征兆,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等。退热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保持居室通风,做好餐具消毒,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后需规范洗手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