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较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肌缺血、高血压急症、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心脏瓣膜病。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
1、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肌收缩力下降。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因缺氧而坏死,直接影响心脏泵血效率。治疗需尽快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高血压急症:
血压骤然升高会增加心脏后负荷,使左心室无法有效将血液泵入主动脉。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已发生代偿性肥厚,在血压急剧升高时更易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治疗重点在于快速平稳降压,常用静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3、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会缩短心室充盈时间,显著降低心输出量。严重心动过缓也会因心率过慢导致心输出量不足。治疗需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药物复律、电复律或起搏器植入。
4、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遭受细菌感染可引发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导致急性瓣膜关闭不全。这种情况会突然增加心脏容量负荷,超过心脏代偿能力。治疗需要足疗程抗生素治疗,严重瓣膜损害需考虑手术修复或置换。
5、心脏瓣膜病:
原有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可能发生急性失代偿。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突然加重都会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治疗需针对具体瓣膜病变采取药物稳定病情,必要时行急诊瓣膜手术。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保持适度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监测每日体重变化,体重突然增加可能提示液体潴留。保证充足睡眠,采取半卧位休息减轻呼吸困难。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心功能指标,出现气促加重或下肢水肿明显时应及时就医。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疫苗接种可降低感染诱发心衰的风险。
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腹膜炎。
1、出血:
胃溃疡侵蚀血管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头晕、心悸等失血症状。需及时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2、穿孔:
溃疡深达胃壁全层时可发生穿孔,导致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突发剧烈腹痛是典型表现,可能伴随板状腹等腹膜刺激征。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部位。
3、幽门梗阻:
溃疡反复发作导致幽门部瘢痕形成,引起胃排空障碍。常见症状为餐后饱胀、呕吐宿食。可通过胃肠减压、内镜扩张或手术治疗。
4、癌变:
长期慢性胃溃疡可能发生恶变,多见于胃角及胃窦部。表现为疼痛规律改变、消瘦等症状。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5、腹膜炎:
溃疡穿孔后继发细菌感染可导致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持续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需联合抗生素治疗和手术引流。
胃溃疡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条等,少食多餐。可适当食用山药、南瓜等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食材。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征兆。出现持续腹痛、呕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