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炎是一种由药物引起的肾脏损伤,早期表现为尿液异常如蛋白尿、血尿,严重时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或
肾衰竭。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根据症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利尿剂缓解水肿、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透析支持肾功能。
1、尿液异常是药物性肾炎的常见症状,可能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尿量减少。蛋白尿是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通常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血尿可能为肉眼可见或显微镜下发现,表明肾小管或肾实质受到损伤。尿量减少则提示肾功能下降,可能导致体液潴留和电解质紊乱。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尿液检查和肾功能评估。
2、水肿是药物性肾炎的典型表现之一,常见于眼睑、下肢或全身。水肿的发生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体内钠水潴留有关。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水肿或心脏负担加重。治疗可选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促进水分排出,同时需限制盐分摄入,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克以下。
3、高血压是药物性肾炎的常见并发症,与肾脏调节水钠平衡功能受损相关。长期高血压可能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控制血压可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或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同时需监测血压,保持在130/80 mmHg以下。
4、肾功能下降是药物性肾炎的严重后果,可能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肾功能下降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进展至肾衰竭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全身表现。治疗需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选择透析或肾移植,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进一步损害。
5、全身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痛可能提示药物过敏引起的肾炎。这类肾炎通常与免疫反应相关,可能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治疗需停用可疑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控制炎症反应,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药物性肾炎的症状多样,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出现尿液异常、水肿、高血压或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