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手术后通常需要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这些药物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控制血脂、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改善心脏功能。
一、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心脏支架手术后最关键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等。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减少血栓风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和替格瑞洛片则通过阻断血小板活化通路发挥抗血栓作用。这类药物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患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二、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调节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概率。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等。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成,同时可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服药期间需注意肝功能异常和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脂和肝酶指标。
三、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临床常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卡维地洛片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特别适合合并高血压或心律失常的患者。初始用药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反应,通常随时间减轻,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引发反跳性高血压。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收缩物质生成,改善心脏重构。代表药物有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福辛普利钠片等。这类药物对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尤为有益,但可能引起干咳、血钾升高等副作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五、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适用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发挥类似作用。常用缬沙坦胶囊、厄贝沙坦片、氯沙坦钾片等。这类药物较少引起咳嗽,具有相似的器官保护作用,但同样需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心脏支架手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日常饮食宜清淡,控制钠盐和脂肪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术后康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等,逐步提高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