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外固定支架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增加、活动受限、护理难度大、皮肤刺激和心理负担等弊端。外固定支架主要用于开放性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软组织损伤的情况,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外固定支架通过穿透皮肤的钢针与外部框架连接骨骼,钢针穿刺部位可能成为细菌入侵通道,导致局部或深部感染。感染风险与穿刺点护理质量、患者免疫力及环境清洁度相关。穿刺点需每日消毒并保持干燥,出现红肿渗液需及时就医。钢针松动或断裂可能进一步增加感染概率,需定期复查调整支架稳定性。
外固定支架体积较大,可能影响穿衣、睡眠和日常活动,特别是躯干或下肢固定时。关节附近固定可能限制屈伸功能,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支架重量可能增加患肢负担,部分患者需要辅助行走工具。支架突出的金属部件容易勾挂衣物或被意外碰撞,可能造成疼痛或支架移位。
外固定支架需要专业医护人员定期维护,患者自行护理难度较高。穿刺点渗出物可能污染衣物和床单,需要频繁更换敷料。洗澡时需采取防水措施避免穿刺点浸水,部分患者需要家属协助完成个人卫生。支架调整需要专用工具和技术,非专业人员操作可能导致固定失效或二次损伤。
钢针穿刺可能刺激周围神经引起麻木或刺痛感,皮肤持续牵拉可能导致张力性水疱或溃疡。金属部件与皮肤摩擦可能产生压疮,特别是骨突部位。部分患者对金属材料过敏,出现接触性皮炎。支架拆除后针道可能遗留瘢痕,影响美观。儿童使用可能影响骨骼生长板,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
外固定支架外观显眼,可能引起患者社交焦虑或自卑心理。长期佩戴影响职业工作和休闲活动,部分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治疗周期较长可能降低依从性,需配合心理疏导。夜间支架可能干扰睡眠质量,金属部件在低温环境下可能造成不适感。支架拆除后部分患者仍需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
使用外固定支架期间应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活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进度,发现支架松动或针道异常及时处理。加强营养摄入促进骨痂形成,适当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防止废用性萎缩。支架拆除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恢复,避免过早完全负重。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使用软垫保护易受压部位。出现持续疼痛或发热需警惕感染,须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