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是覆盖在子宫腔内壁的一层组织,可能由激素水平异常、炎症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肿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素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激素水平异常雌激素和孕激素失衡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或脱落异常。常见于青春期、围绝经期女性,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或经量改变。可通过规律作息、减少压力等方式调节,必要时需检测性激素六项。
2、炎症感染细菌或病原体上行感染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多伴随下腹坠痛、异常分泌物。临床常用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感染药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时,可能引起痛经和不孕。该病与经血逆流有关,典型症状为性交痛和排便痛。可选用地诺孕素片、布洛芬缓释胶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控制病情。
4、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会导致进行性痛经和月经过多。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均匀增大,治疗可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米非司酮片等药物,严重者需子宫切除术。
5、肿瘤因素子宫内膜息肉或恶性肿瘤可能引起不规则出血。诊断需依赖宫腔镜和病理活检,早期病变可用醋酸甲羟孕酮片调节,中晚期需结合手术与放化疗。
建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菠菜等食物。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出现异常出血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诊,所有药物治疗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