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是鼻黏膜长期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通常由感染、环境刺激、过敏等因素引起。
1、鼻黏膜炎症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核心病理改变是鼻黏膜慢性充血和肿胀。鼻黏膜下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多,导致鼻腔通气受阻。这种炎症属于非感染性病变,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不同,通常不会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可能长期存在交替性鼻塞,夜间或寒冷时加重。
2、环境刺激长期暴露于粉尘、烟雾、干燥空气或化学气体等刺激性环境中,可能持续损伤鼻黏膜防御功能。这些物理化学因素会破坏鼻黏膜纤毛运动,减弱鼻腔自洁能力,导致炎症反复发作。部分职业暴露人群如装修工人、化工厂职工等更容易发病。
3、过敏反应过敏性体质患者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鼻黏膜发生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组胺等炎性介质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这类患者常合并过敏性结膜炎或哮喘,症状具有季节性发作特点。
4、内分泌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期等内分泌变化可能影响鼻黏膜血管舒缩功能。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鼻黏膜海绵体充血,导致妊娠期鼻炎。糖尿病患者由于微循环障碍,也容易出现顽固性鼻塞症状。
5、药物影响长期使用减充血剂可能引发反跳性鼻充血,形成药物性鼻炎。部分降压药、抗抑郁药等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间接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这类患者需要逐步停用相关药物,改用生理盐水冲洗等替代疗法。
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物。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冬季外出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限制辛辣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改善鼻腔血液循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就医排除鼻窦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