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后的骨头通常比原先更结实。骨折愈合过程会经历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和骨痂改建四个阶段,最终形成结构更致密的骨组织。
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会大量增殖并分泌骨基质,形成编织骨。随着应力刺激和功能锻炼,编织骨逐渐被板层骨替代,新生骨组织在力学刺激下会沿应力线方向重新排列,形成更优化的骨小梁结构。这种适应性改建使愈合部位的骨密度和强度可能超过骨折前水平,尤其在骨折线周围会形成局部增厚的骨皮质。
特殊情况下,如严重粉碎性骨折、感染性骨折或合并骨质疏松时,可能影响骨痂改建质量。若固定不牢固导致畸形愈合,或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影响愈合的全身因素,愈合部位可能遗留强度不足的问题。高龄患者因骨代谢减缓,愈合后的骨强度提升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
骨折康复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进行渐进式负重训练以促进骨改建。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影响骨代谢的不良习惯,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完全康复后仍需注意防护,虽然愈合部位强度提升,但重复受伤风险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