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心确实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典型的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表现包括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以及慢性咳嗽。
1、烧心:
烧心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灼热感,常于餐后1-2小时出现,平卧或弯腰时加重。这是由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所致,可通过抬高床头、避免饱餐等措施缓解。
2、反酸:
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或咽喉部,产生酸苦味。长期反流可能损伤牙齿釉质,建议餐后保持直立姿势,睡前3小时避免进食。
3、胸骨后疼痛:
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或肩部,易与心绞痛混淆。疼痛程度与食管黏膜损伤程度相关,持续疼痛需胃镜检查排除食管炎或Barrett食管。
4、吞咽困难:
食管长期炎症可能导致瘢痕狭窄,出现固体食物吞咽梗阻感。轻度狭窄可通过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严重狭窄需内镜下扩张。
5、慢性咳嗽:
胃酸刺激咽喉或误吸入气管引发顽固性干咳,夜间平卧时加重。这类咳嗽对常规止咳药反应差,需针对反流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及碳酸饮料。超重者需减重,戒烟限酒。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避免紧身衣物压迫腹部。症状每周发作2次以上或伴随体重下降、贫血时,应及时消化科就诊评估食管黏膜损伤程度。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餐后立即剧烈运动。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见类型为上皮型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主要分为上皮型、基质型和内皮型三种类型,其中上皮型占临床病例的70%以上。
1、上皮型角膜炎:
表现为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溃疡,由单纯疱疹病毒直接感染角膜上皮细胞引起。患者常出现眼红、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荧光素染色可见特征性树枝状着色。该类型对局部抗病毒药物反应良好,但易复发。
2、基质型角膜炎:
包括免疫性基质角膜炎和坏死性基质角膜炎两种亚型。免疫性基质角膜炎表现为角膜基质弥漫性水肿混浊,不伴溃疡;坏死性基质角膜炎则出现角膜基质融解坏死,可能遗留角膜瘢痕。这两种类型均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3、内皮型角膜炎:
特征为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导致的角膜水肿,常伴虹膜睫状体炎。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后沉着物和内皮面粗糙。该类型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眼压变化。
4、混合型角膜炎:
同时累及角膜上皮和基质的混合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需根据主要受累部位选择抗病毒药物与糖皮质激素的合理组合,必要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5、复发性角膜炎:
多次发作可导致角膜知觉减退、角膜变薄甚至穿孔。长期反复感染会显著影响视力,需重视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角膜移植可能是终末期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和过度用眼。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等,有助于角膜修复。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刺激。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可增强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出现眼红、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眼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