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接骨没对齐通常不可以,可能影响骨骼愈合和功能恢复。骨折复位需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标准,若对位不良可能导致畸形愈合、关节功能障碍或慢性疼痛。
骨折复位未对齐时,骨骼断端接触面积减少,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纤维性连接而非骨性连接,导致愈合延迟或不愈合。错位骨骼可能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引发麻木、肿胀或血液循环障碍。长期对位不良还可能改变关节受力分布,加速相邻关节退变。儿童骨骼塑形能力较强,轻度对位不良可能通过生长自行矫正,但成人需严格遵循复位标准。
存在严重骨质疏松、多发性骨折或合并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时,可能暂时接受非解剖复位。某些非承重骨如锁骨中段骨折,允许一定程度的成角或重叠愈合。病理性骨折或高龄患者因全身状况限制,也可能采取功能复位而非绝对解剖复位。
发现骨折复位不良应及时就医,通过手法复位调整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期需定期影像学复查,配合康复训练改善关节活动度。饮食注意补充钙质、维生素D和优质蛋白,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愈合。固定期间保持患肢适度活动预防肌肉萎缩,拆除固定装置后逐步进行负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