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遇冷过敏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受损、寒冷性荨麻疹、冷球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防护、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剂、血浆置换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存在遗传性冷过敏体质,接触冷空气或冷水后易出现皮肤瘙痒、风团。建议避免突然接触冷刺激,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物。
2、皮肤屏障受损过度清洁或皮肤病导致皮肤角质层变薄,遇冷时血管异常收缩引发红肿刺痛。需减少热水烫洗,使用保湿霜修复屏障,严重时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
3、寒冷性荨麻疹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有关,表现为受冷部位出现风团伴剧烈瘙痒。需穿戴保暖衣物,急性发作时口服奥马珠单抗、环孢素软胶囊、孟鲁司特钠片等控制免疫反应。
4、冷球蛋白血症血液中异常冷球蛋白遇冷沉积,导致皮肤紫癜、溃疡。常继发于丙型肝炎或淋巴瘤,需治疗原发病,严重时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或血浆置换清除冷球蛋白。
日常需避免冷饮及低温环境刺激,洗澡水温保持适宜,外出时做好面部和四肢防护,若反复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及时就诊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