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和粪口途径传播。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主要体现在病毒传播途径多样且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和粪便中均含有大量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病毒在室温下可存活数天,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儿童聚集场所如幼儿园、托儿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家庭成员间也存在较高的传播概率。
部分肠道病毒如EV71型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传染性更强,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这类病毒不仅传播效率高,还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免疫功能低下者接触病毒后更易感染,且症状可能更为严重。病毒在患者症状消失后仍可能通过粪便排出持续数周,具有潜在传播风险。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患儿应隔离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家长需对患儿用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后要严格洗手。目前已有针对EV71型病毒的疫苗,建议适龄儿童接种以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肢体抖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