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子宫下垂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治疗、雌激素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子宫下垂通常由盆底肌松弛、长期腹压增高、雌激素水平下降、分娩损伤、先天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群力量,改善轻度子宫下垂。患者平卧屈膝,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可辅助定位正确肌群,电刺激能促进神经肌肉恢复。锻炼需长期坚持,配合呼吸训练效果更佳。
2、子宫托治疗环形或立方体子宫托可机械性支撑脱垂器官,适用于中度患者。需由医生测量阴道横径选择型号,放置后每3个月更换。使用期间需每日取出清洗,出现阴道溃疡需停用。子宫托可能引起分泌物增多,但不影响正常排尿。
3、雌激素治疗雌三醇软膏局部涂抹能改善绝经后阴道黏膜萎缩,增强组织弹性。口服结合雌激素需监测乳腺和子宫内膜情况。雌激素治疗需配合钙剂预防骨质疏松,疗程一般不超过3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4、手术治疗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合中央型脱垂,骶棘韧带固定术能恢复子宫正常位置。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重度脱垂伴子宫病变者。术后需留置导尿3天,3个月内禁止负重。网片植入术存在侵蚀风险,需谨慎选择。
5、中医调理补中益气汤加减可改善气虚下陷型子宫下垂,针灸百会、气海等穴位能升提阳气。艾灸关元穴需持续3个月,配合提肛运动。中药熏洗坐浴可缓解下坠感,但皮肤破损者禁用。治疗期间需避免久蹲久站。
老年子宫下垂患者日常应控制慢性咳嗽和便秘,减少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饮食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增强肌肉力量,适度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建议使用坐便器如厕,睡眠时垫高臀部。定期妇科检查评估脱垂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规律性生活有助于盆底肌功能维护,但需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