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肚子疼通常称为痛经,可能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腺肌病等原因引起。
一、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会释放前列腺素,这种物质会刺激子宫收缩帮助排出经血。前列腺素水平过高可能导致子宫过度收缩,压迫周围血管造成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下腹坠痛。此类疼痛多出现在经期前1-2天,可通过热敷缓解。
二、子宫收缩异常部分女性子宫肌肉协调性较差,收缩时可能出现不规律痉挛。这种收缩异常会使子宫内压力骤增,刺激痛觉神经产生绞痛感。疼痛常呈阵发性,伴随腰骶部酸胀,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外时,经期这些异位内膜也会出血但无法排出。血液积聚刺激盆腔组织,可能产生进行性加重的深部疼痛,甚至放射至肛门。此类疼痛多在经前开始并持续整个经期,需要妇科检查确诊。
四、盆腔炎性疾病细菌感染引起的输卵管、卵巢炎症会导致盆腔粘连。月经期间充血肿胀的器官牵拉粘连组织,可能引发持续性钝痛伴随分泌物异常。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发热,需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五、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病变,会使子宫均匀性增大变硬。经期病灶出血导致子宫张力增高,产生进行性加重的剧烈疼痛,可能伴随经量增多。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特征性改变。
日常可采取低脂饮食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帮助舒缓肌肉。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食物,使用热水袋热敷下腹每次15-20分钟。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时,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诊断,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萘普生等前列腺素抑制剂,或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记录疼痛周期和特点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