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经过规范治疗通常可以治愈。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感染类型、治疗时机、并发症控制等因素,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是关键。
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细菌或真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早发型多与母体感染相关,表现为呼吸窘迫、体温不稳定等;晚发型常因院内感染或护理不当导致,可能出现喂养困难、黄疸加重等症状。治疗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重症需联合用药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静脉免疫球蛋白输注可辅助提升免疫力,对于并发休克或器官衰竭者需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呼吸循环支持。
极少数情况下,若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耐药菌感染,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治疗周期延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部分特殊病原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调整抗生素方案,必要时进行感染灶清除手术。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及皮肤颜色变化,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出院后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避免接触感染源,提倡母乳喂养以增强婴儿免疫力。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注意手卫生和喂养器具消毒,发现异常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