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支气管炎可通过保持环境湿润、拍背排痰、适当补液、雾化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冷空气刺激、被动吸烟等因素引起。
1、保持环境湿润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干燥空气刺激支气管黏膜,可减少咳嗽发作频率。每日开窗通风2-3次,但需注意避免冷风直接吹向患儿。
2、拍背排痰家长将手掌空心呈杯状,由下向上轻拍宝宝背部,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拍背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餐前或餐后1小时进行,有助于松动支气管内黏稠分泌物。注意观察宝宝面色变化,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3、适当补液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母乳,每日液体摄入量较平日增加20%-30%。充足水分可降低痰液黏稠度,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量饮用苹果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腹胀,哺乳期母亲需保持自身水分摄入。
4、雾化治疗采用生理盐水或医生处方的支气管扩张剂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3次。雾化颗粒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缓解支气管痉挛。使用面罩式雾化器时,家长需安抚宝宝情绪,确保每次吸入10-15分钟。
5、药物治疗细菌性支气管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喘息明显者可短期应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发热超过38.5℃时按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严禁自行使用镇咳药,避免抑制排痰反射。
患儿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化纤材质摩擦皮肤。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暂停添加新辅食。每日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如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拒食嗜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接触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疫苗接种需推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