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阴道炎就是霉菌性阴道炎,属于同一种疾病的两种名称。该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灼痛感等症状。
1、病因相同:
两种名称均指由念珠菌属真菌80%-90%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霉菌性阴道炎是民间俗称,医学规范名称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而念珠菌性阴道炎则是根据病原体命名的表述方式。
2、临床表现一致:
疾病特征为外阴剧烈瘙痒、阴道分泌物呈白色凝乳或豆腐渣样,常伴有排尿痛、性交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外阴红肿、黏膜糜烂等体征,症状在月经前可能加重。
3、诊断标准统一:
通过妇科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测即可确诊。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查可见假菌丝或芽生孢子,pH值测定通常<4.5,必要时可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具体菌种。
4、治疗方案相通:
治疗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常用唑类药物如克霉唑栓剂、咪康唑栓剂等局部用药,严重或复发病例需配合口服氟康唑。所有治疗方案均需针对念珠菌感染进行病原学治疗。
5、预防措施共性: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孕妇等高风险人群需特别注意预防,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不滥用阴道冲洗液。
日常建议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清洗后阳光下暴晒消毒。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避免长时间使用护垫,月经期勤换卫生巾。出现症状后及时就诊,按疗程规范用药,切忌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伴侣无需常规治疗,但反复发作者需共同检查。治疗期间暂避免性生活,痊愈后同房需注意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