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能引起全身浮肿,但通常与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或药物副作用等继发因素相关。主要诱因包括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降压药物不良反应及内分泌紊乱。
1、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右心衰竭时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下肢水肿并逐渐蔓延至全身,伴随呼吸困难、乏力。治疗需控制血压,使用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减轻水肿,地高辛改善心功能。
2、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损害可能引发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降低导致全身凹陷性水肿,常见眼睑及双下肢浮肿。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缬沙坦降压护肾,配合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
3、药物不良反应部分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拮抗剂可能引起踝部水肿,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可调整用药方案为厄贝沙坦、美托洛尔等替代,水肿严重时可短期服用氢氯噻嗪。
4、内分泌紊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继发性高血压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伴全身浮肿。确诊需检测肾素-醛固酮水平,治疗采用螺内酯拮抗醛固酮,必要时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
高血压患者出现浮肿应及时监测血压、尿常规及心肾功能,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避免长时间站立,睡眠时抬高下肢促进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