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长期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持续高于11.1mmol/L可能引起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周围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有关。
血糖水平过高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导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障碍,使足部组织缺血缺氧。同时高血糖还会损伤周围神经,造成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对疼痛、温度等刺激不敏感,容易因轻微损伤未及时发现而继发感染。长期高血糖还会抑制白细胞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使感染难以控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等严重病变。
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足部麻木、刺痛或皮肤干燥皲裂。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难以愈合的溃疡、深部组织感染甚至坏疽。除血糖因素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也会加速糖尿病足的发生。
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足部情况,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外伤。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破损。出现足部异常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发现和干预可显著降低截肢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