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是否严重需根据息肉性质决定,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但存在恶变概率。直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
直肠息肉在病理学上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通常体积较小,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或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存在一定恶变风险。通过肠镜检查可明确息肉形态、大小及病理类型,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内镜下切除或定期随访。
少数情况下直肠息肉可能发展为直肠癌,特别是具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背景的患者。这类患者肠道内往往存在数百枚息肉,若不及时干预,40岁前癌变概率极高。其他高危因素包括息肉直径超过20毫米、基底宽大、表面糜烂出血、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对于这类情况需尽快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手术切除。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及时处理。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戒烟限酒。若出现持续便血、里急后重感、消瘦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肠镜,监测息肉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