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潜血检查阳性不一定是癌症,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常见原因包括痔疮、消化道溃疡、肠息肉等,但也可能与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有关。
痔疮是导致大便潜血阳性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因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表面导致出血,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通常伴有肛门疼痛或瘙痒。消化道溃疡如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也可能引发潜血阳性,出血多与溃疡侵蚀血管有关,患者常有上腹痛、反酸等症状。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表面血管丰富,受粪便摩擦易出血,部分息肉有癌变风险需定期复查。
结直肠癌患者因肿瘤组织坏死或侵犯血管会导致持续性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后肉眼可能无法察觉,但潜血试验可检出。此类患者往往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其他少见原因包括血管畸形、炎症性肠病等,需结合肠镜进一步鉴别。
建议发现大便潜血阳性后及时完善胃肠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避免摄入动物血制品或某些药物以防假阳性。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排便通畅,观察排便性状变化并记录,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