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时脑脊液通常呈现压力升高、细胞数增多、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及氯化物减少等特点。这些变化主要与感染类型、病原体种类及炎症反应程度有关。
1、压力升高:
正常脑脊液压力为80-180毫米水柱,颅内感染时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脑膜充血水肿,脑脊液循环受阻,压力可显著升高至200毫米水柱以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可能出现压力极度升高现象,需警惕脑疝风险。
2、细胞数增多:
正常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为0-5个/微升。细菌性脑膜炎时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可达数百至数千个/微升;病毒性脑膜炎则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通常在数十至数百个/微升;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可能呈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增多。
3、蛋白含量增高:
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为0.15-0.45克/升。颅内感染时血脑屏障破坏导致蛋白渗出,化脓性脑膜炎蛋白可升至1-5克/升,结核性脑膜炎可达1-10克/升。蛋白增高程度通常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4、糖含量降低:
正常脑脊液糖含量为血糖的60%-70%。细菌性和结核性脑膜炎时,病原体消耗葡萄糖及白细胞代谢加速可致糖含量显著降低,化脓性脑膜炎糖含量可低于1.1毫摩尔/升,病毒性脑膜炎糖含量通常正常或轻度降低。
5、氯化物减少:
正常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为120-130毫摩尔/升。结核性脑膜炎时因长期呕吐、食欲减退导致低氯血症,脑脊液氯化物可降至100毫摩尔/升以下,这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特征性改变之一。
颅内感染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光。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类、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适度肢体活动预防肌肉萎缩,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体温、意识状态变化,出现头痛加剧、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