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40.3℃属于高热,需及时就医并采取退热治疗。高热可能由感染、炎症反应、中暑、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治疗方式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抗感染治疗、病因治疗及补液支持。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或冰袋冷敷额头。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保持环境通风,减少衣物覆盖促进散热。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快速上升期或药物退热前的辅助处理。
2、药物退热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设定点。儿童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用药间隔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过量导致肝肾损伤。
3、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病毒感染可选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用药前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感染类型。结核、疟疾等特殊感染需针对性使用异烟肼、青蒿琥酯等药物。
4、病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肿瘤热需治疗原发疾病。中暑需快速降温并纠正电解质紊乱。药物热需停用致敏药物。病因治疗是解决反复高热的关键措施。
5、补液支持高热导致大量水分蒸发,需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儿童可饮用稀释果汁,成人每日饮水量应超过2000毫升。电解质紊乱者需监测血钠、血钾水平并及时纠正。
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每4小时监测体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若持续高热超过48小时或出现惊厥、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营养摄入帮助机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