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能否抢救成功取决于抢救时机和措施是否及时有效。心脏骤停发生后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抢救成功率较高。
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是抢救的关键。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电除颤是治疗心室颤动的有效方法,越早实施效果越好。抢救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在及时抢救后可以恢复自主循环和意识,但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心脏骤停超过10分钟未获得有效抢救,脑细胞会出现不可逆损伤,抢救成功率显著降低。高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心脏骤停前存在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血症等情况,抢救难度更大。部分患者即使恢复自主循环,也可能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严重脑损伤导致死亡。
预防心脏骤停更为重要,冠心病患者应规律服药控制病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建议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公共场所应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心脏骤停抢救成功后需在重症监护室密切观察,进行脑保护、维持循环稳定等治疗,康复期需根据情况进行心脏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