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核磁共振测得的射血分数通常比心脏彩超结果略低,这与两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测量精度及心脏运动伪影等因素有关。
心脏核磁共振通过三维立体成像技术捕捉心脏各时相的精确容积变化,其图像分辨率高且不受声窗限制,能更准确计算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尤其在评估右心室功能或存在心脏结构异常时,核磁可避免彩超因切面选择偏差导致的容积低估。而心脏彩超依赖二维图像推算容积,受操作者手法、患者体位及肺气干扰较大,可能高估实际射血分数。两种检查差异在5%-10%属于正常现象,若差值超过15%需结合临床判断。
心脏核磁的时序分辨率虽低于彩超,但通过多切面重建可减少心脏搏动伪影影响,而彩超实时成像易受心率波动干扰。对于心肌病患者,核磁还能同步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此时射血分数差异可能反映真实病理改变。检查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规范呼吸配合等措施可提高核磁数据稳定性。
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定期采用同种检查方式随访,对比检查结果时应注明检测方法。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检查,遵医嘱调整抗心衰药物剂量。若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复查心脏功能。